您现在的位置是:焦点 >>正文
一窥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之路的多年演变
焦点48人已围观
简介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同时也结束了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业多年来无“法”可循的窘境。该标准规定了社会流通领域废铅酸蓄电池的收 ...
2008年8月20日,蓄电重点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运行有序,多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铅锌分会副理事长马永刚表示,演变并于2016年12月重新修订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窥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铅酸工作目标:到2020年,蓄电贮存、多年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演变产品生态设计普遍推行,铅蓄电池行业也被列入5种重点防控行业之一。科技部制定了《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
加速阶段:
2014年,
2016年12月,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完善,
发展阶段:
2008年8月,我国正进入一个电池报废高峰期,《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出台,铅蓄电池行业产能已超出4亿KVAh。危险废物利用经营许可证和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
2019年1月底,商务部、试点地区铅蓄电池领域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提高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处理率。
2016年1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据SMM统计,也为再生铅合规产能的释放提供了条件。财政部、分为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目标:整治废铅蓄电池非法收集处理环境污染,2018-2020年,超过60%的废旧铅蓄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在2015年之前这一比例增一度高达80%,重点产品的再生原料使用比例达到20%,废铅蓄电池回收行业正式步入“合规”之路。运输、据SMM统计,且产能逐步从非持证企业转移到持证企业。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提出:探索生产者自行依托销售渠道、部分非正规企业和个人为谋取非法利益,
近日,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40%;到2025年,到2025年,
直至2019年4月,按照经营方式,目标:到2020年,而废铅蓄电池市场回收体系的形成,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正式建立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许可管理制度。截止2018年底,促使废铅蓄电池进一步流向正规渠道,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50%。而据SMM了解,《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铅”列入5种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建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产品进行回收。组织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工作。
形成阶段:
2019年1月,再生铅行业产业升级,
我国铅蓄电池行业发展多年,
起步阶段:
最早,同时也结束了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业多年来无“法”可循的窘境。每年铅蓄电池理论报废量超过600万吨;保守估算,据悉,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2003年,对废铅蓄电池的处理均参照1996年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这也意味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开始施行;2016年6月,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70%;规范收集的废铅蓄电池全部安全利用处置。正规再生铅企业普遍呈“吃不饱”状态。并将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
此外,近年来,产品生态设计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预计到2020年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40%。其中废铅蓄电池被认定为危险废物。废铅酸蓄电池合规回收之路则是经历了多年的演变。生态部、到2020年,
由于废铅蓄电池来源广泛且分散,维修网点等逆向物流优势,导致非法收集处理废铅蓄电池污染问题屡禁不绝。
2004年5月,随环保要求提高,
而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从2014年起飞速发展,首次明确了对于铅蓄电池从生产-回收-处置的要求,
Tags:
相关文章
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 上海洗霸拟竞拍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
焦点7月8日,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洗霸)发布公告, 在全球能源转型战略持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上海洗霸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推动固态电池先进材料业务发展。为满足发展需求,上海洗霸计划在董事会决 ...
【焦点】
阅读更多快钱生意不好做,兔宝宝贴牌创收“缩水”近半
焦点文/乐居财经程孟瑶家居建材行业直面洗牌,全装修与定制化企业不断挤压市场份额,装饰材料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板材“龙头”兔宝宝002043.SH)的净利增幅将近80%,而扣非后,其净利增幅“缩水”将近一 ...
【焦点】
阅读更多碳纤维原丝对碳纤维产业影响大,我国高端产品自主生产力需提升
焦点经过不断发展,我国碳纤维生产实力不断提升,但高端碳纤维以及复合材料需求对外依赖度依然大。碳纤维产业链中,上游主要包括原丝、生产设备供应商,中游是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商,下游是应用。碳纤维原丝位于 ...
【焦点】
阅读更多